名人轶事故事

于丹:大女人不好当

故事词典 gushi.cidiancn.com

阅读: 212

  年,于丹依旧很忙,游学、授课、出席活动、参加十八大……自年一炮而红,"于丹热"一直延续至今。于丹,一度被赞为普通大众心中的文化符号,其出版的著作累计销量上千万,还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。

  如此褒奖背后,也有嗤鄙。年月日晚,北大百年大讲堂里的昆曲演出结束,于丹上台跟观众分享感受,台下却呛声四起,观众高呼"下去",场面十分尴尬。于丹敛住笑容,定定神,向在场的昆曲艺术家致敬后,淡然离开。

  微博上议论四起,她却泰然处之,通过微博发出的声明毫无怨言和辩解。其实,屡经非议的于丹早已成为处变不惊的职场大女人,只要身着职业装、蹬上高跟鞋,就是精明睿智、理性干练的"于老师";而在她细述的另一面生活状态里,她又摇身变成了家人口中疯疯癫癫、十分不靠谱的迷糊小女人。

  A面 职场大女人

  做女人最重要是生命格局要大,拥有大女人胸怀,你的眼界决定你的世界。

  读万卷书

  年,于丹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。父亲疼爱于丹,坚持只要了一个孩子,于丹成为那个年代少有的独生女。

  一年后的"文化大革命",父母被下放到县里,城里的大院,只剩于丹和姥姥。孤独的于丹刚会说话,就跟着姥姥练字背诗。在语言方面,于丹是有天赋的。同龄孩子还说不清话,她就站在大字报下,跳着脚念念有词:"林彪孔老二,都是坏东西,嘴上讲仁义,肚里藏诡计。"

  于丹的语言天赋很快被父亲发觉并开发。父亲的教育方式很特别,不求死记硬背,而善引导。他带岁的于丹到北海公园踏青,看到枝头繁花锦簇,便指着杏花问她:"你知道为什么说‘红杏枝头春意闹’?"于丹摇头,并不明白。父亲把她放在肩头,围着树左转转、右跑跑,于丹兴奋地拍手:"闹了!真的闹了!"父亲放下她进一步解释:"为什么不是‘春意开’、‘春意放’,而写‘春意闹’?因为只有‘闹’才是灵动的。"

  类似的细节都一一深扎于丹心里,成为她一生的财富:"女孩生命中第一个最重要的男人是父亲,因为她从父亲身上学习了对家人、对爱、对人性、对信念、对社会的种种判断。"这些判断潜移默化地成为日后于丹独特的教学方式。

  父亲就这样把于丹引入博大精深的国学世界:她四岁接触《论语》,五岁半读《红楼梦》,八岁半谈论李商隐,十几岁慷慨激昂地谈古论今……于丹把早慧都埋在了书堆里,随着岁月发酵,酿成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  行万里路

  年,岁的于丹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,"终于远离难懂的数学,专攻文学。"兴奋劲儿未过,于丹又寻到新乐趣,"读了万卷书,还得行万里路。"

  于丹身上透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气。大二暑假,她和两位师兄相约去新疆,中途停在莫高窟。师兄们外出拍照,于丹便想独闯沙漠。她借了个手电,留下字条:"我去看沙漠了,你们别担心,我带手电了。"

  在下午的烈日下穿行了许久,天色渐暗,气温骤降,身着夏装的于丹打了个冷颤。她举目四望,才发现四周的沙丘都一样,想回去根本不可能。"只能生火!"于丹着急忙慌地用短刀割下沙漠里唯一的植物——骆驼刺,双手被扎得鲜血淋漓也浑然不顾。她生好火,挪动着身子取暖,直至天明。

  当两位师兄找到她时,她正蜷缩在火堆前。师兄又心疼又生气,对她劈头盖脑一顿臭骂:"知道沙漠有狼吗?知道沙丘会平移、昼夜温差大吗……"于丹摇头,师兄冷哼:"你带的手电有用吗?"于丹却豁然开朗:"手电实则是内心的勇气,让我独闯沙漠,也邂逅了不一样的风景和从来不曾相遇的自己。"

  

分享故事给亲友.

下一篇:只成功“一点”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赵普:安全感先于幸福感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