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名人故事

十四岁巨变 淬炼领袖格局创业故事

故事词典 gushi.cidiancn.com

阅读: 751

十四岁那年,经历家道中落、漂流异乡、少年失学、父亲过世等打击,骤变的人生,迫使李嘉诚一夕间成长,也造就他今日企业领袖的特质。

相同的,李嘉诚与“台湾经营之神”王永庆都只有小学学历。不同的是,李嘉诚的英文相当不错。五十年前,他就拿本字典从阅读华尔街上市公司的英文年报学做生意、订阅英文《当代塑料》(Modern Plastics)及其它西方专门的塑料杂志,掌握全球塑料潮流。以至于他现在能统领五十五国的投资事业,旗下的总经理尽是各国籍人士。而且,中文古书涉猎不少,从曾国藩家书、《论语》、《老子》……一个十二岁就被迫中断正统学校教育的人,如何在六十多年未间断的自学纪律下,拥有不同格局的学识?李嘉诚对于——“知识可以改变命运”深信不疑,他的财富因此而来,他的人生因此而不同,他是一个知识主义者。

若非二次世界大战,故乡广东潮州被日本轰炸机侵袭,他不该只有小学学历,他们一家不需要仓皇逃到香港,变成难民。他出生于书香门第,成长于战乱的大时代。他的父亲尚未逃难至香港前,是一位小学校长。他的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,因此他有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,就跨海留洋取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。李家虽没有商业传统,但以知识分子的身分,受人敬重。家学渊源,加上过目不忘的天资,李嘉诚取得优异学历并非难事。二次世界大战,改写了千万人的命运,像强烈龙卷风般,把家族、个人,从原本赖以为生之地,狠狠的拔起来,旋转蹂躏后,抛向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,任凭死活。李嘉诚是其中之一。

全家逃难至香港……十二岁失学、寄人篱下当学徒。

年秋天,一个天未亮的凌晨,李嘉诚一家六口,开始长程迁徙。他们翻越山区,从梅县、惠州、鲨鱼涌、到深圳,小心翼翼避开日军占领之地。七天后,在黑夜里抵达香港,投靠舅父。香港,是迥然不同的世界。

蜂拥而至的难民潮从中国逃至香港,李嘉诚一家人卑微如蝼蚁。兵荒马乱,小学校长是没有价值的经历,他的父亲栖居在妻舅的钟表行中,十二岁的李嘉诚也无法升学,必须担任小学徒。白天,他们有做不完的工作,夜晚,必须搬开家具与其它伙计挨着入睡。

在潮州虽不顶富裕但受人尊敬的生涯,彻底过去了。“那时我十二岁,对香港、对人生,有非常多幻想。但到埠之后,很短的时间内,看到人情冷暖,差异是这么大,心里很难过。那时候,可说是一夕成长。”李嘉诚回忆。

年日本攻占香港,更使李嘉诚一家人在香港无立锥处,母亲只好带着弟妹回老家,留下他们父子。一个家被迫拆两地,更没想到的是,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,小小李嘉诚感到自己“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”。一个十四岁的孩子,一个月工资只有港币二十元,要扛起一切。独力照顾父亲大半年,这年秋天,父亲难敌肺结核而逝。母亲与弟妹远在潮州,没有其它亲人来送别,十四岁的他,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与埋葬。

十四岁,历经家道中落、漂流异乡、少年失学、父亲过世,迫使他在很短的时间内,压缩成长。他日后领袖格局的养成,就在这一年的巨变中。

孤处异乡,不懈自学……从一本旧辞海、一本破教科书开始。

孤处异乡,他不懈自学。“别人是自学,我是“抢学”,抢时间自学。一本旧辞海,一本老师版的教科书,自己自修。”拿起破旧的教科书,他既是学生,也是老师。无数昏黄灯光的夜里,他摸索教学、出题、答案的逻辑,寻找每个篇章的关键词句,仿真师生对话,自问自答。直到现在,他还保持这样的习惯。“孤独是他的能量,也是他的朋友。独处时,他脑海会开始做思想的挣扎,会不断自己抛问题、自己回答。”他的一位友人说。

他自律惊人,除了《三国志》与《水浒传》,不看小说,不看“没有用”的书。他没有权利娱乐,渴求知识。没有学历、人脉、资金,想出人头地,自学是他唯一武器。“没有上学对他来说是正面的,因为“不足感”缠绕在心里,他害怕自己不足,所以学习能力特别高。”李嘉诚友人评论。

分享故事给亲友.

下一篇:贤淑的长孙皇后智慧故事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冠军儿子和“疯子父亲”的寻梦之旅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