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故事

时代的变迁:“医”

故事词典 gushi.cidiancn.com

阅读: 273

前几天去泰安看孙子,不巧小家伙生病了,一家人慌了神。本来应该一起去和孙子看病,只因我大姐也在泰安,此次一块去看看她。因时间紧迫,当天往返。儿子开车把我们送到大姐家。就去给孙子看病了。我在大姐家坐了一会,已是下午三点半了,就赶快搭长途车回莱芜了。刚到家,电话铃响了,一看是儿子的电话,迫不及待的问道:“孩子怎么样?”电话里传来孙子稚嫩的声音:“爷爷,我感冒,不打针,只是吃药”。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。

  孙子的话唤起了我童年的回忆,那时候缺医少药,莱芜城以东数十里只有一家药铺,两个老郎中,一个青年人抓药,人们叫他“拉匣子”的。虽然数十里独家经营,生意却不怎么好。因为人们都太穷了,根本看不起病。也不知道感冒这个名词,都叫摊上一乏子了。也不拿着当病,就是硬抗着。实在抗不住了,父母就说:“找老奶奶扎扎去吧”。父亲背起我,到村西头的老奶奶家。老人家姓什么我不知道,听父亲说她是外县的。年轻时长的很漂亮,被东村的还乡团长看上了,抢来做了老婆。解放以后,在肃清反革命分子的运动中,那个作恶多端的还乡团长,被人民政府公审后,执行死刑。团长的兄弟们把她赶了出来,瓜分了团长的家产。无家可归的她带着三个女儿到处流浪,经人撮合,嫁给了我村的光棍老爷爷。她的针灸技术是她母亲传给她的,周围十里八村的村民,有个头疼脑热,都去找她扎针。她治病从来不收费,因此口碑极好,很受人们尊敬。老奶奶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,戴上花镜,看看我的舌苔说:“孩子病的不轻,先扎扎针看看吧“。老人家的针灸方法很简单,攥住我的手,另一只手向上捋至胳臂弯处,直到血管暴露出来了,用她的扎腿带将我的胳臂弯上部捆住。用一根三寸长的三棱银针从手腕向上沿血管走向扎下去,霎时间黑血直流。然后找来一些破棉絮擦净血迹,治疗程序就完成了。对我父亲说:“回家睡一觉,出些汗,会好的”。说来奇怪,上午扎了,下午还真的好了。我到现在还纳闷,消毒的程序一点没有,妇科病、口腔病等等,凡是找她看病的,全用一根银针治疗。没听说谁发炎、感染了。而且众口一词,对老奶奶感恩戴德。

  七十年代,政府培训了大批医务人员,大都是学的西医,名“赤脚医生”。各村建立了卫生室。一些小病,到哪里取点药,基本就好了。老奶奶年龄也大了,干不动了。但到现在说起来,人们对她还是感激不尽,说她不知道救了多少条人命,村民永远怀念她。

  现在,市医院、中医院、妇幼保健医院、区医院、乡镇医院,各类特色医院,医疗技术和设备都是一流的,村村有高标准的卫生室。小病不出村,大病可以选择医院。新农村合作医疗最高报销药费的百分之七十,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,病有所医。原来想也不敢想的事情,现在都成了身边的事实,党的好政策让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。


分享故事给亲友.

下一篇:生活像一把“无情”刻刀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一个男人的泪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